《城堡》一書很難用三言兩言說明心得,在閱讀的過程中,我的腦海閃過許多文學經典,例如:歌德《浮士德》、塞萬提斯《唐吉軻德》和村上春樹《1Q84》等。

《城堡》、《審判》和《失蹤者》為卡夫卡孤獨之系列作,卡夫卡之所以難懂,在於其性格纖細、敏感和幽微,我認為可將其比擬捷克版的谷崎潤一郎。

建議第一次閱讀卡夫卡作品的讀者,先閱讀《給菲莉絲的情書》會好過直接投入前述三本著作,透過《給菲莉絲的情書》可以深入瞭解這位作家的成長背景和獨特性格。

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,那座城堡其實就是我們看世界的標準,或是世界為我們所樹立的價值,我們被其桎梏,活得不成人樣,我們雖然努力擺脫,卻再再被他者制約,書中的K即是代表著這樣的我們。

 

因篇幅所限,僅分享兩章內容及個人閱讀心得:

他在尋找什麼,她也在尋找什麼,像發瘋似的,臉孔扭曲,把頭鑽到對方的懷裡尋找,他們擁抱,他們抬起身子,都沒有使他們忘記,而是提醒他們要去尋找。他們像狗拼命刨地那樣抓住對方的身子,在一籌莫展和失望的情況下,為了還能得到最後的幸福,他們有時用舌頭舔對方的臉。疲倦才使他們平靜下來,使他們互相產生感激的心情。─第四章

 

這段文字促使我深入想像K和弗麗達在床上交疊的身影和依存的行為,他們是那樣一往情深,正如《1Q84》裡的男女主角不約而同找尋所謂的1Q84年,最後在月色的襯托下,他們帶著一個小生命抵達新世界。

 

城堡一如既往,靜靜地佇立著,輪廓已經開始消失;K還從未見過那裡有一絲生命的跡象,也許因為相距甚遠,根本不可能看出什麼東西,可是眼睛不甘忍受寂寞,總想看到什麼。K注視城堡時,有時覺得彷彿在觀察一個人,這人不聲不響地坐著向前看,並不是在出神遐想,因而對一切不聞不問,而是旁若無人,好像他是獨自一人,並沒有人在觀察他,可是他肯定知道有人在觀察他,但他依然鎮靜自若,果然─不知道這是他鎮靜的原因還是結果─觀察者的目光無法堅持下去而移開了。─第八章

 

我們不知道這個觀察者是否住在城堡中,但是這樣互相窺視的感覺,就像《1Q84》中的牛河,潛居在男主角天吾家的附近窺伺著他,然而牛河是帶有目的性的,K與城堡的觀察者卻不是,他們的對看像是無意的交鋒,又像是有意的窺探,這種表現方式讓我想到卡夫卡所代表的存在主義;「人存在世界已證明其獨立與特別,卻總要他人的認同與肯定,方能確認自己是真實的。」卡夫卡似乎有意用這樣的相對點出此盲點。

城堡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享閱沙龍 的頭像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