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銘傳大學‧應用中國文學系
大四必修‧訓詁學(一)筆記
自由點閱,請勿自行轉貼
筆記範圍:訓詁術語
術語 | 作用與性質 |
某,某也 | 採用判斷句的形式,來解釋字詞的意義。 被解釋的字詞和用以解釋的字詞,是義同或義近的關係。 |
曰、為、謂之、之謂 | 主要是用來下定義,並且訂立界說,解釋字詞的意義。 被釋詞通常是一種名物或制度,解釋詞則是一個短語。 |
猶 | 主要說明訓字與被訓字之間,其意義原本不相同,但在某些狀況下,其意義輾轉可以相通。 |
聲 | 形容聲音,且都是用在形容詞或副詞的後面。 |
貌 | 說明事物的形狀、樣態,且都是用在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面。 |
辭 | 表示語詞、歎詞、疑詞的。 |
所以 | 說明文字的功能。 |
之言 | 表示被釋之詞是釋詞的假借字,或以本字訓借字等等。 主要是從語音上探求意義的關係。 |
衍、衍文 | 古籍在傳抄、刻印過程中造成文字增加的現象叫「衍」,誤增的文字便作「衍文」。 |
脫、脫文 | 古籍在傳抄、刻印過程中造成文字脫漏的現象。 |
渾言 | 籠統地解釋同義詞的共同點。 |
析言 | 分析說明同義詞的不同點。 |
屬 | 就其「同」而言→強調事物之間的共同性。 |
別 | 就其「異」而言→強調事物之間的區別。 |
轉語 | 由於時間、地域的差異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讀音發生轉變的詞 |
代語 | 方言之間意義相同,可以相互代替的詞。 |
通語 | 非地區性的普通詞語或幾個地區普遍使用的詞語,並非某一個地區專門用語。 |
凡語 | 普遍通行的詞語,也是非地區性的,但是其所指為共同語,而非幾個地區內普遍使用的詞語。 |
重言 | 模擬聲音、描繪狀貌,是指由相同的字組成的詞語,即「疊音詞」 |
互文 | 文章中前後參互見義、互為補充的文字。 在敘述兩個事物或一個事物時,構成互補關係的詞語。 |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