銘傳大學‧應用中國文學系

大三必修‧史記(一)

自由點閱,請勿自行轉貼

筆記範圍:期中考古題部分解答
問題:司馬遷如何在《史記》〈酷吏列傳〉及〈循吏列傳〉中表達其對漢軍的不滿的情意?
司馬遷受腐刑在天漢三年十二月,出獄大約在天漢四年二、三月。受腐刑後需要在蠶室靜養一百日。《鹽鐵論·周秦篇》:「今無行之人,一旦下蠶室,創未廖,宿衛人主,出入宮殿,由得受奉祿,食太官享賜,身以尊榮,妻子獲其饒。」這情況大約就是指司馬遷。這年司馬遷四十九歲,出獄後被用為中書令。
中書令本由宦官充任,此職是皇帝身邊機要秘書長官,侍從左右,出納章奏,位卑而權重,被朝野目為「尊寵任職」。司馬遷因受腐刑得此官,他認為是人生極大的恥辱。從身體上說,『大質已虧缺』,失去了人的尊嚴;從心態上說,與宦官為伍,被視為無行之人。而且在傳統的孝悌倫理觀念中,還要辱及祖宗。《孝經》開宗明義,第一章孔子語曾子曰:「身體髮膚,受之父母,不敢毀傷,孝之始也。」孟子說:「不孝有三,無後為大。」所以古人把髡刑剃髮也視為恥辱之刑,更何況腐刑乃殄滅不育之刑,它比殺頭更要折磨人的心靈。所以,司馬遷視為奇辱,不僅「重為鄉黨戮笑」,而「污辱先人,亦何面目複上父母之丘墓乎?」他在《報任安書》中悽愴滿懷地訴說他的痛苦:「太上不辱先,其次不辱身,其次不辱理色,其次不辱辭令,其次詘體受辱,其次易服受辱,其次關木索被垂楚受辱,其次剔毛髮嬰金鐵受辱,其次毀肌膚斷支體受辱,最下腐刑極矣。」司馬遷一氣排列了十種恥辱,這都是人世間的極大不幸,而「最下腐刑極矣」。一個「最」字,還要加一個「極」字,可以說把恥辱寫到了極點。它使司馬遷陷入了欲生不得欲死不能的痛苦境地,「是以腸一日而九回,居則忽忽若有所亡,出則不知所如往。每念斯恥,汗未嘗不發背沾衣也。」在這種心境下,給予司馬遷以生的力量,唯有那無聲的立言事業還未完成。因此司馬遷說:「所以隱忍苟活,函糞土之中而不辭者,恨私心有所不盡,鄙沒世而文采不表於後也。」封建專制社會的世態炎涼、人情冷暖與權勢浮沉密切關聯,人處逆境才能有親身體會。司馬遷身受腐刑,體味三重,人主的喜怒無常,便意味著人臣的禍福莫測。專制主義的荼毒,擦亮了司馬遷的眼睛,使他看清了"明主"這一絕對君權的殘忍本質,深深認識到過去「以求親媚於主上」是「大謬不然」,於是一反常態,表現了對國事、世事的冷漠。太始四年司馬遷已五十三歲,任中書令已五年,他除了埋頭撰述《史記》外,在政治上沒有什麼作為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享閱沙龍 的頭像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