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由點閱,請勿自行轉貼

筆記範圍:比較教育歷史發展
階段
時期
發展內容
研究方法
代表人物
1900年以前
主觀借用時期
各國教育制度現況之表面描述
傳統主觀
朱利安、庫辛、曼恩、阿諾德
1900-1960年以前
重要影響因素時期
各國教育制度背後因素
賽德勒、康德爾、韓斯、馬林遜
1960
科學研究時期
發展期
教育研究需要科學化
社會科學方法
貝瑞德、霍姆斯、諾亞及艾克斯坦、亞秋兒
1970
科學研究時期
停滯期
比較教育學者國家分布擴大、國際開發教育及學會快速發展、
社會科學理論
(重視質性方法)
1980
科學研究時期
反省期
注意課程與學校內部的問題
Gardner、馬斯曼
1990
科學研究時期
重整期
方法論的探討、比較理論的多樣化
2000
科學研究時期
復興期
發展方法論、研究領域擴充

第二階段─重視影響因素時期(1900~1960年以前)
第三階段─科學研究時期(1960年以後)
霍姆斯(B. Holmes):提出問題中心法,以及四步驟(選定及分析問題、擬定解決的政策方案、確定各有關因素、預測可能發生的結果)
第四階段─後現代、後結構、後殖民時期(1980年之後)
1.加德納(Gardner)─多元智能理論

2.馬斯曼(V.L. Masemann)─批判民族誌分析各國教育改革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享閱沙龍 的頭像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