銘傳大學‧應用中國文學系

大二必修‧文學史(一)筆記

自由點閱,請勿自行轉貼

筆記範圍:詩經(整理自 文學史八百題 )
詩經的時代、國別、價值、產地

時代

《詩經》是我國古代第一步詩歌總集,編成於春秋時代,其中作品產生於西周初期(西元前21世紀),到春秋中期(西元前6世紀)

1.〈周頌〉全部、〈大雅〉部分與少數風詩產生於西周前期、

2.〈大雅〉大部分、〈小雅〉(少數例外)與少部分風詩,是西周後期的作品、

3.風詩大部分、〈商頌〉、〈魯頌〉產生於春秋時期。


國別及產地

雅、頌:產生於西周的都城鎬京,或東周的都城洛邑,以及魯國都城(今山東曲阜)、宋國都城(今河南商邱)


價值

1.倫理、教育

「小子何莫學夫《詩》,《詩》可以興,可以觀,可以群,可以怨;邇之事父,遠之事君,多是鳥獸草不之名。」

2.史料

3.語言學

「古無韻書,《書》、《易》、《詩》、《騷》即韻書也。」

4.文學:《詩經》的賦比興表現手法,修辭和用韻技巧,為後世作家廣泛採用。

「後世文章皆源於六藝,而多出於《詩》教。」


詩經如何編輯成書

()獻詩說

周朝有獻詩的制度,規定公卿大夫在特定場所給天子獻詩,以便了解民情和考察政績。


()採詩說

周朝設有專門採詩的「行人」四處收集民歌,然後命樂師整理編纂而成的,目的在於讓「王者所以觀風俗、知得失、自考正也。」

()刪詩說─孔子刪詩


《詩、大序》、《詩‧小序》

1.毛《詩》各篇均有小序,稱《詩‧小序》,主要簡述詩的主題、作者和創作背景,但不免有許多穿鑿附會之說。在《關雎》的小序下面,有一段較長的文字,比較全面地論述了《詩經》的特徵、內容、分類、表現手法及社會作用等問題,稱為《詩‧大序》。

2.鄭玄認為〈大序〉是孔子弟子子夏所作,〈小序〉是子夏、毛公合作,范曄認為是後漢衛宏所作。

補充:《詩‧大序》是先秦儒家詩論的總結,在文學批評史上有一定的理論價值。


詩歌言志抒情的特徵和詩、樂、舞是三位一體

詩歌與社會政治的關係

《詩》六義說

《詩‧大序》中提出了「六義」說,「故詩有六義焉,一曰風,二曰賦,三曰比,四曰興,五曰雅,六曰頌。」具體而言,「以一國之事,謂之雅。雅者,正也,言王政之所由廢興也。」「頌者,美盛德之形容,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。」

「風、雅、頌者,詩篇之異體;賦、比、興者,詩文之異辭耳。大小不同,而得並為六義者,賦比興是詩之所用,風雅頌是詩之成形,用彼三事,成此三事,是故統稱為義。」


補充:(朱熹解釋)

〈風〉─「凡詩之所謂風者,多出於里巷歌謠之作,所為男女相與詠歌,個言其情者也。」

〈雅〉─「雅者,正也,正樂之歌也,其篇本有大小之書,而先儒說又有正變之別,以今考之,正小雅,燕饗之樂也,正大雅,朝會之樂也。」

〈頌〉─「若夫〈雅〉、〈頌〉之篇,皆成周之事。朝廷郊廟樂歌之辭,其語和而莊,其義寬而密。」

賦─「賦者,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。」

比─「比者,以彼物比此物也。」

興─「先言他物,而虛用兩句鉤起,因而接續去者。」


詩歌的風格─溫柔敦厚

《詩‧大序》認為詩歌的風格應是「主文而譎諫。」;對為政者的規勸有採取委婉曲折的方式,而不能直言其過,以維護為政者的尊嚴。

《詩經》的內容─風、雅、頌

()「風」是有樂曲曲調之意,「國風」及當時諸侯所統治地域的地方樂曲。

()「雅」即「正樂」,是相對地方樂曲而言

()「頌」是宗廟的樂曲,供王侯祭祀宗廟之用


《詩經》的作法─賦、比、興

()賦,是對詩歌內容進行直接的鋪陳描寫,即「敷陳其事而直言之」

EX.無衣無褐,時鬱及薁,塞向墐戶

()比,是比喻,即「以比物彼此物」

EX.我心匪石,不可轉也

()興,一般用於一首詩或一組詩的開端

EX.關關雎鳩,在河之洲→窈窕淑女,君子好逑


《詩經》在漢代何以形成詩教?

用「詩」來諷諫勸戒,評論抒情,尤其在外交場合,往往引詩言志,成為不可缺少的交際工具。在戰國時代,《詩經》已成為儒家學派尊崇典籍,如孟子、荀子都慣於引《詩》作為立論據點。

漢代傳《詩》有魯、齊、韓、毛四家,其中以魯人毛亨和趙人毛萇古文《毛詩》最晚出,在西漢末年立為學官,後經由經學鄭玄作《毛詩傳箋》之後盛行於世。漢儒傳《詩》,使《詩經》經學化,固然對《詩經》曲解及附會,但漢代形成詩教傳統及說詩體系,卻對整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,有相當深遠的影響。


《詩經》的題材內容(社會性)

()周民族的史詩

()政治諷刺詩

()反映愛情與婚姻問題的詩

()反映徭役和戰爭的詩篇

()反映社會不平、人民生活困苦的詩

()勞動之歌


《詩經》的藝術特色和成就

()現實主義藝術色彩

()賦比興手法的運用

()賦沓的章法和靈活的句式

1.章節迴環賦杳是詩鳩民歌在篇朝結構上的一個顯著特點

2.《詩經》的句式基本上以四言為主,但長根據內容和表達感情的需要而靈活多變。EX.「江有渚,之不歸,不與我。」、「我有旨酒,以燕樂嘉賓之心。」

()豐富的語彙

1.動詞、形容詞不僅數量多,而且用得細緻、精當

2.善於使用重言疊字詞來狀物擬聲,以加強語言的形象感

3.成為後人習用的成語

EX.憂心忡忡、切磋琢磨、戰戰兢兢、不可救藥、信誓旦旦

()聲調的和諧自然

EX.〈關雎〉中的「窈窕淑女」和「輾轉反側」,「窈窕」為疊韻,「輾轉」為雙聲


《詩經》在體裁、表現手法、語言方面的影響

()體裁

中國古代詩歌中抒情、敘事、說理三種常見的體裁都可以推源於《詩經》

()表現手法─比興

()語言

1.偶句用韻

2.詞語流傳


何謂「風騷」精神?
「風騷」是《詩經》和《楚辭》的並稱,因〈國風〉是《詩經》的代表;〈離騷〉是《楚辭》的典範,故後人常以「風騷」代稱《詩經》和《楚辭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享閱沙龍 的頭像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