銘傳大學‧應用中國文學系

大二必修‧文字學(二)筆記

自由點閱,請勿自行轉貼

筆記範圍:102學年度期中考範圍
六十六、甚麼是「古今字」?
「古今字」即為不同時代使用不同字。由於時代有古今,於是不同的字也有古今之別。

威「儀」

「連」絡

經「註」

◎段玉裁:「凡讀經傳者,不可不知古今字。古今無定時,周為古,則漢為今;漢為古,則晉、宋為今,隨時異用者,謂之古今字。非如今人所言古文、籀文為古字,小篆、隸書為今字也。」

七十、甚麼是「重形俗體字」?
「重形俗體字」即為某字的形體原已充分表現其意義,然而後人卻又在該字上增加一個形體,做它的偏旁,成為它的形符,使它的形體重複,不合造字的法則。
初文
重形俗體字
說明
「原」本據泉原之形而造字,已有「水」義,再加上「水」為形符
「州」本據水中陸地而構字,已有「水」義,再加上「水」為形符
「采」據「爪」構形,已有「取」義,再加上「手」為形符
「益」據「水」構形,已有「水」義,再加上「水」為形符
「岡」據「山」構形,已有「山」義,再加上「山」為形符
「然」據「火」構形,已有「火」義,再加上「火」為形符
「莫」據「日」構形,已有「日」義,再加上「日」為形符
「果」據「木」構形,已有「植物」義,再加上「艸」為形符
「或」據「囗」構形,已有「土地」義,再加上「土」為形符
「步」據「止」構形,已有「足趾」義,再加上「足」為形符

一五五、《說文》在解釋字形之下,有時會補上一句「與某同意」,請問是什麼意思?
所謂「與某同意」,及二字構字之例相同。如《說文》解釋「皿」字構形為「象形」後,補上一句「與豆同意」,即在說明「皿」和「豆」的構字之例相同,在「六書」中都屬於「象形」。

一六八、甚麼是「一曰」?
「一曰」即為《說文》用語的一種體例。「一曰」有五種作用:1.義有二歧、2.形有二構、3.音有二讀、4.兼採別說、5.物有二名。

一七六、《說文》中有些字在它的外圍加個「囗」,請問是甚麼意思?
這是表現「囗」中的字為了避諱而有所改易。

一七七、《說文》中避諱的方式有幾種?
有三種;一是用「上諱」二字來避諱,二是缺筆避諱,三是改字避諱。

一七八、用「上諱」二字來避諱,是怎麼回事?
《說文》一書,成於東漢。因此,當許慎遇到當代皇帝之名時,就不解釋該字的意義,而用「上諱」二字來代替,例如:漢恭宗劉祜、漢顯宗劉莊、漢世祖劉秀、漢肅宗劉炟、孝和皇帝劉肇,皆釋義為「上諱」。
名字
釋義
避諱者
劉祜
上諱
恭宗(孝安皇帝)
劉莊
上諱
顯宗(孝明皇帝)
劉秀
上諱
世祖(光武皇帝)
劉炟
上諱
肅宗(孝章皇帝)
劉肇
上諱
孝和皇帝

一七九、甚麼是「缺筆避諱」?
所謂「缺筆避諱」,就是將避諱之字少刻一筆。凡避諱而缺筆的字,照例在它的外圍是不加「囗」的。如段注《說文》本,刻於清朝,當書中每遇清帝之名,就缺筆避諱。

一八○、「改字避諱」又是怎麼回事?
所謂「改字避諱」,就是遇到皇帝之名時,換用另外一個字。

二三九、「指事字」的定義是甚麼?
《說文解字‧敘》:「視而可識,察而見意,二、是也。」即謂「一見某字之形,便可辨識;須細查才能了解其義,上、下二字,就是它的例子。」

二四○、「象形」和「指事」,何者在前?
主張象形先於指事的代表人物與出處,為鄭眾的《周禮注》、班固的《漢書‧藝文志》,主張指事先於象形的代表人物與出處,則為許慎《說文解字‧敘》。

二四一、如何辨別「指事字」?
1.指事出於臆構之像:如《說文》中的「入」字;「入」篆文作「」,表示從上到下、向兩邊深入,並非據客觀的物像,即屬憑臆測之像構字。
2.指事以虛像示其義:如《說文》中的「厶」字;「厶」篆文作「」,以是從外向內一切為自己打算,和任何實像無關,即屬以虛像示義。
3.指事有屬名詞的:如《說文》中的「卒」;「卒」即謂「隸人給事者」,其義可辨別詞性,該字屬名詞。
4.指事不可附有聲符:
指事字若有聲符當屬形聲,如此便無法與形聲字區別。
指事分類中若有「指事兼諧聲」,則其有背「獨體為文,合體為字」的原則。
5.指事不可再省形:指事原憑臆構的虛象造字,已不易辨識,若在減省其它部分形體,則無從了解其意義。

二四三、什麼是「獨體指事」?
所謂「獨體指事」,即表現一個臆構的虛像,具有獨立的形、音、義,簡易得不能再加分析。EX.厶、小、一、丄、ㄒ、十、乃、ㄎ。

二四四、什麼是「合體指事」?
所謂「合體指事」,及由一個獨體的象形字或指事字,加上一個不具有獨立形、音、義的虛像而成。
由牛加上口出的聲音
由乚加上一表示隱藏
由王加上一點表示瑕疵
由手加上一橫指出寸口
由ㄩ加上ㄨ以示不祥

二四五、什麼是「變體指事」?
所謂「變體指事」,即將一個指事字予以相反、顛倒,使其音、義發生變化而成。
EX.幻,將予顛倒,表示不予,虛幻。(上下顛倒)
旡,將欠左右相反,表示氣不得出。(左右顛倒)

二四六、《說文》有沒有誤釋「指事」的情形?
許慎對指事了解不夠、釋語不準確、分類不清有誤釋之例。誤指事為象形。
二五○、「會意字」的定義是什麼?
《說文解字‧敘》:「比類合宜,以見指撝,武信是也。」即為會合六書各類文字,聚集他們的意義,武信是它的例子。
補充─止、戈與武沒有聲音關係,可成立。信、人二字疊韻,不成立。

二五一、「會意」和「形聲」有什麼分別?
會意是無聲字。Ex.武和止和戈為無聲關係
形聲是有聲字。Ex.信和人有聲音關係
會意和形聲皆為合體字。Ex.珥從玉丟耳聲
補充─不會有會意兼形聲字;但有可能會有形聲兼會意字。

二五二、是不是「會意兼形聲」這一類的字?
沒有一類叫做「會意兼形聲」的字,因「會意」屬無聲字,「形聲」屬有聲字。

二五四、「會意字」的組成。
1.  +=會意。Ex.+=公、口+=吹、口+=
2.  ++=會意。Ex.++=
3.  +++=會意。
4.  +=會意。Ex.+=
5.  +=會意。Ex.+=
6.  +=會意。Ex.+=
7.  ++實像=會意。
8.  +實像=會意附加象形。
9.  ++++實像+實像=會意附加象形。
10. ++虛像=會意附加指事。
11. +虛像=會意附加指事。
12. 字變形=變體會意。

二五五、「會意字」的術語。
1.  从某某。Ex.焚,燒林也。从火林。
2.  从某某某。Ex.老,考也。七十一曰老。从人毛匕。
3.  从某从某。Ex.昆,同也。从曰从比。
4.  从某某从某。Ex.筋,肉之力也。从肉力从竹。
5.  从某在某上。Ex.杲,明也。从日在木上。
6.  从某在某中。Ex.闖,馬出門兒。从馬在門中。
7.  从某在某下。Ex.杳,冥也。从日在木下。
8.  从某釋義。Ex.解,判也。从刀判牛角。
9.  从重某。Ex.炎,火光上也。从重火。
10. 从二某。Ex.絲,蠶所吐也。从二系。
11. 从三某。Ex.品,眾庶也。从三口。
12. 从某某省。Ex.頫,低頭也。从頁逃省。
13. 从某从某省。Ex.臺,觀四方而高者也。从至从高省。
14. 从某某从某省。Ex.攸,行水也。从攴从人水省。
15. 以解釋字形釋之。Ex.武,楚莊王曰:夫武定功戢兵,故止戈為武。

二五七、「會意」可分為幾類?
根據魯實先之說,會意可分為五類;1.異文會意、2.同文會意、3.變體會意、4.會意附加象形、5.會意附加指事。

二五八、什麼是「異文會意」?
所謂「異文會意」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的「文」或「字」構成,且它和構成的「文」或「字」沒有聲音關係。
1.取,補取也,从右,耳。
2.辟,由人,○,辛構成,表人取法於天而施行
3.步,从止○上下排列
4.辵,从ㄔ止路上行走
5.廾,从左右舉雙手行禮
6.旨,用匕給物入口
7.耒,从木丰持曲柄的耕器
8.喜,人奏樂

二五九、什麼是「同文會意」?
所謂「同文會意」,即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相同的「文」或「字」構成,且它和構成的「文」或「字」沒有聲音關係。
林,从二木,木、林無聲音關係
森,从三木,木、森無聲音關係
二六○、甚麼是「變體形聲」?
將一個會意字的形體改變,使音、義發生變化,成為另一個新字,凡由仄相反而成,仄是人在厂下,不得伸展。丐,不正也,象雝蔽之形,乃正之變體,正文義為人之行止效法天,引申為接受箭矢。而令為抵禦箭矢,令、丐形多近為一文。

二六四、「形聲多兼會意」和「形聲必兼會意」的差別在哪裡?
1形聲這類字,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形體構成,字面上必須有聲符。
2馬敘倫曰:「象形、指事、會意,其聲在字外,而形聲則聲在字內。」
3段玉裁曰:「凡從某聲皆有某義主張『聲義同源』,此說即形聲多兼會意說。」
4魯實先曰:「主張形聲必兼會意,但有四種情形例外,狀聲之詞,聲不示義;識音之字,聲不示義;方國之名,聲不示義;假借之文,聲不示義。」

同文會意舉例:二文
艸,从二,草之初文
吅,从二口,讙之初文
誩,从二言,爭先說話
雔,从二隹,雙鳥也
虤,从二虎,虎怒也
多,从二肉,夥之初文
秝,从二禾,眾禾叢生
从,从二人,相聽從
比,从二匕,夫妻耦合
炎,从二火,火光上升
竝,从二立,人並立
弜,从二弓,疆弓也
絲,从二系,二縷為絲
門,从二戶,二互為門
卯,从二卩,合節易財

同文會意舉例:三文
三,从三一,三個一
品,从三口,眾庶也
垚,从三土,土高貌
蟲,从三虫,有足之蟲
焱,从三火,火花也
羴,从三羊,羊腥羶也
雥,从三隹,示群鳥
麤,从三鹿,眾鹿快速
磊,从三石,眾石也
猋,从三犬,眾犬也
毳,从三毛,獸毛細密眾多

同文會意舉例:四文
茻ㄇㄤˇ=从四屮,眾草也
=从四止,不滑也
例外:鑫、沝乃形聲

會意字的組成
+=會意
習从羽曰,曰曰飛
前从人舟,不行而進入在船上
扁从戶冊,寫在門上的文字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享閱沙龍 的頭像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

    享閱沙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